為什么打印機和復印機打印有底灰現(xiàn)象
打印機印品的底灰是由荷質比決定,,簡單來說就是單位質量的碳粉所帶電荷量決定,。
Q就是帶電量,單位是庫倫,;M是質量,,單位是克,。這個值所代表的意義是單位質量的墨粉所帶的電量,墨粉在打印中除了流動性,、含水率,、玻璃化溫度(Tg)、熱熔融指數(shù)指標外,,這個參數(shù)最重要,。墨粉是在顯影輥(DR)及OPC光導鼓之間的電場運動的,一個帶電物在電場的受力情況如下面的公式:
F = QxE
式中:F—是物體所受電力;
Q—是物體帶電量;
E—是所在的電場強度
所以墨粉帶電量決定墨粉在打印的行為表現(xiàn),。在這一期我們先討論單組分 墨粉(如果是磁性墨粉還須要考慮磁力因素及流體),。
當墨粉在摩擦帶電的同時,大小不同顆粒的墨粉也會帶不同大小的電荷,,依據(jù)電場理論電荷會均勻分布在導體表面積,,當摩擦起電時靜電荷也會均勻分布在絕緣體上,因此當墨粉互相摩擦帶電的情況下,。
假設大墨粉粒徑為12μm,,小墨粉粒 徑為6μm,那么在1克墨粉里各占0.5g,。 從表1中可以看出:小顆粒墨粉一般會帶較強的Q/M,,大顆粒墨粉會帶有較弱的Q/M,這樣的狀況下,,有一部分墨粉因為帶電分布的關系會有一部分墨粉帶相反極性的電荷,。
OPC鼓上未曝光的區(qū)域如果帶的 是+600V靜電荷,經(jīng)過曝光區(qū)域帶的是+100V靜電荷,,而DR表面是+450V直流電壓,。未曝光區(qū)域電荷為:600-450=150V曝光區(qū)域電荷為:100-450=-350V因此墨粉在未曝光區(qū)域是不會被吸引的,但是在經(jīng)過曝光的區(qū)域卻被反極性電荷吸引到靜電潛像區(qū)域,,這就是激光打印的成像原理,。然而這是在理想狀況下的設計值,一般在粉碎法墨粉的狀況下,,墨粉的帶電量分布呈現(xiàn)寬廣的態(tài)勢,,尤其是市面上一些便宜墨粉在成本考慮下沒有做集中化篩選,帶電量不均的情況會更嚴重,,于是一部分反極性電荷的墨粉在未曝光區(qū)域反而被吸引過去形成fogging(底灰),,這是底灰形成的一個原因,但是在打印當中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底灰,,總而言之就是電荷極性不對,。
影響Q/M的因素有哪些呢?
1. 顯影輥(DR)的表面粗糙度;
2. DR的體積電阻,;
3. DR的表面電阻,;
4. DR的電容;
5. 調(diào)節(jié)刮板(DB)的壓力,;
6. 墨粉的電荷控制劑(CCA)。
顯影輥(DR)是決定墨粉行為最關 鍵的組件,,首先墨粉經(jīng)過供粉輥(SR)被帶上DR時,,DR的粗糙度便決定了墨粉的量,DR表面粗糙度細,,墨粉是在DR表面滑動的,,DR表面粗糙度大,碳粉是被整個“攜出”的,,只有墨粉是在滾動互相摩擦的情況下通過刮板,,才是最理想的帶電量。而什么樣的粗糙度才是理想的DR表面糙度呢,?這決定墨粉的平均粒徑,,兩者間依據(jù)力學模式成一固定比例,因此一支好的DR是必須保持粗糙度一直到打印壽命結束,。而該粗糙度也會決定墨粉的“有效打印”區(qū)域是在哪一區(qū),,墨粉的行為是一門很有趣的討論話題(下回我會專門討論),所以不是一支所謂好的DR對市面上所有的墨粉都適用,。DR的體積電阻會在DR的表面形成電壓降,,這個電壓降與OPC鼓上的靜電荷形成電場,這個電場便驅動著帶電的墨粉運動,,因此正確的DR體積電阻關系到墨粉運動的趨勢,,這也會影響到墨粉的耗粉量,靜電潛像區(qū)域的電場強度越強,,墨粉被吸引的量就越多,,轉印率高,廢粉率降低,。但電場強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將大顆粒的墨粉吸引過來是會影響熱定影的(有關墨粉粒徑與熱定影的討論將在下次提及),因此必須穩(wěn)定在設計值內(nèi),。當然如果墨粉的粒度分布越窄,,轉印率便越高。
因為墨粉的帶電量有強有弱,,因此DR表面電阻可以“平衡”墨粉電性,。墨粉與DR、DB互相摩擦而帶上不同極性電荷量,因此DR,、DB必須負責導出墨粉相反的電荷量,,但是要導出多少就是DR電容值控制的就像水庫調(diào)節(jié)洪水一樣,這會直接影響墨粉Q/M,。一般兼容制造廠的DR和PCR廠商對電容幾乎陌生的,,往往只注意控制“電阻值”,這是非常危險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是阻值,,因為這些值是在“運動”、“有負載”的狀況下測量到的,。
墨粉與刮板間的壓力讓墨粉在運動時相互擠壓并且與刮板摩擦,,當壓力越大所帶的靜電量也越大,但是過大的刮板壓力反而使墨粉不會滾動,,而且會將墨粉擠壓變形,,同時將CCA擠壓進墨粉,而影響帶電量,,墨粉的CCA有點類似SPACER,, 將墨粉顆粒隔開控制的帶電CCA一但失去作用,墨粉的電性會變的不穩(wěn)定,,通常在壽命測試下CCA與墨粉之間的關系會產(chǎn)生變化,,導致打印質量下降。